熊渠说: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。这话什么意思?楚与周有何恩怨

共工氏起兵造反,重黎带兵去平叛但没打好仗,结果被帝喾给杀了。帝喾就让重黎的弟弟吴回来接着当管火的火正官,因为这官位是代代相传的,所以吴回也被大家叫做祝融。吴回生了个儿子叫陆终,陆终又生了个儿子季连。季连的后代里有个叫鬻熊的,他对周文王特别忠心,就像儿子对待老子一样。

鬻熊有个儿子叫熊丽,熊丽又生了熊狂,熊狂接着生了熊绎。周成王把楚蛮这块地方封给了熊绎,还给了他一个子爵的爵位,封地面积只有五十里。虽然爵位不高,地方也不大,但总算是成了诸侯国的一员。楚国虽然位置偏僻,在大家眼里算是蛮夷之地,但它可是周天王亲自封的诸侯国。

周成王封熊泽做诸侯,其实是看在熊绎的爷爷鬻熊帮过周文王的份上,给功臣后代个名头罢了,并没真把楚国当回事。在岐阳那次诸侯大会上,楚国被看作野路子出身,熊绎呢,就被打发去干些摆茅草、立木桩的杂活,还得和鲜卑头头一起守火堆,连进会场跟其他大佬一起拜拜的资格都没有。

这对楚国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羞耻。那时候的楚国特别弱小,只是个管辖五十里地的小子爵国,地盘小得可怜,就只有丹阳那么一丁点儿地方。国内穷得连一头用来祭祀的牛都没有,还得从邻国鄀国那儿偷牛来用。而且祭祀还得偷偷摸摸地在晚上进行,生怕被别人发现偷牛的事儿。这就是当时楚国弱小无依的真实情况。

熊绎刚建国那会儿特别有拼劲儿,不在乎周天子怎么对他,而是埋头苦干,自力更生。他常驾着简陋的柴车,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去开山辟地,不辞辛劳,满心想的都是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。

在周昭王的时代,他三次带兵去攻打南方的荆地,但其实他的目标不是楚国,而是那里的虎方、楚蛮和扬越这些少数民族。这三次出征,周朝的军队最后都打了败仗,连周昭王自己也在汉水那边牺牲了。

周朝跟荆蛮的那场大战,其实无意间帮了楚国大忙。原本在江汉平原上活动的虎方、楚蛮和扬越,被周天子一顿收拾后,都跑到长江以南的大山里去了,实力也大不如前。那时候楚国还不是很强大,周军一走,这些地方就像没人管的空地一样,正好给了楚国机会,让它们能够顺利进军江汉地区。

到了周夷王那会儿,楚国已经有五六辈人了,那时候的楚王是熊渠。经过这几代人的打拼,楚国占领了江汉平原。因此,熊渠有底气把三个儿子都封到江汉那边做王。可周夷王一走,周厉王上了台,熊渠怕周厉王来找自己麻烦,就赶紧取消了儿子们的王号,不敢跟周王室硬碰硬。

那时候,周朝的老地盘主要集中在河洛和中原地区,而南方荆楚那片地方住了好多蛮族。楚国呢,就正好处在中原那些诸侯国和蛮族交界的地界上。

周天子以前老看不起早期的楚国,觉得他们跟鲜卑似的,都是野蛮人。他靠的是那些姬姓的诸侯国。比如周昭王往南打的时候,他带了曾国、邓国、随国这些姬姓国家的军队,可就是没带上楚国,这显然也是对楚国的一种瞧不起。

熊渠说“咱蛮夷才不在乎你们中原给的谥号呢”,其实就是因为楚国变强了,想跟周王较较劲。他的意思就是,你周天子不是说我们楚国是蛮夷嘛,好,那我就当这个蛮夷,不守你们周朝的规矩,看你能拿我怎样!

熊渠的那句话,成了楚国人心中的一股叛逆劲儿,这股劲儿在楚国八百年的岁月里一直都在。它还是楚人努力向上的动力,每当中原的诸侯国看不起楚国时,楚人就拿出自己的成就来回应。到后来,楚国能成为一个地盘有五千里的大国,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。

在周宣王那时候,他派方叔当大将,带着三千辆战车去打楚国。结果周军打赢了,高高兴兴地带着战利品回来了,其中还有楚国宗庙里很重要的金子呢。这事儿在历史上都有记载,是周朝和楚国直接开打的头一回。不过话说回来,那时候的周朝,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厉害了。想当年周昭王的时候,周朝的六支大军全打没了,实力大不如前了。

现在的楚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,周朝出动了好几千辆战车去打楚国,兵马至少有好几万呢。想想当初,楚国只是个小小的子爵国,地盘才五十里,穷得连一头牛都没有。可你看现在,楚国估计也得有好几万人马了,实力壮大了不少,再也不是那个寒酸的楚国了。

楚国和周王室几百年里一直有过节。到了春秋时期,管仲帮齐桓公尊奉周王室,抵制外族,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带着鲁国、宋国、陈国、卫国、郑国、许国、曹国还有齐国的兵马,浩浩荡荡开到南方,打算教训一下楚国,原因有两个。

一种情况是,楚国没有上交那些用来在祭祀时过滤酒的包茅草。

另外,周昭王在往南打战时,在汉水那边去世了,这事儿跟楚国有点关系。

楚国的使臣屈完只认了他们没献上包茅这事儿有错,至于昭王南巡的事儿,楚国说昭王是在汉水那边没的,让管仲自己去汉水边问问。这也瞧得出,那时候汉水还不是楚国人说了算的地界。不过最后呢,两边还是握手言和了,没真刀真枪地打起来。

到了楚武王熊通掌权那会儿,楚国在南方崛起了,到处征战。楚武王先是把权国(就在今天的湖北荆门)给灭了,设立了权县,接着又去攻打随国,还给随国捎了个话:我们楚国虽然在偏远地方,但现在诸侯们都不听周王室的话,互相打来打去。我手上有兵,想靠这点力量在中原说上话,希望周王室能给我们楚国一个正式的名分。

《史记 楚世家》里头写了,楚国说:“咱是蛮夷之地的人。现在那些诸侯国都乱套了,有的反叛,有的互相攻打,还有的自相残杀。我们楚国虽然装备不好,但也想看看中原的国家是怎么管理的,想让周王室给我们楚国一个更高的地位。”于是楚国派人去周朝请求,想让周王室尊重他们,提升楚国的地位。但周王室没答应,使者就回去跟楚国汇报了。

随国的人跑到周王室那边,想给楚王讨个尊贵的名号,可周王室不买账。随国人灰溜溜地跑回来跟楚国说了。打那以后,楚国就再也不藏着掖着了,直接宣布自己称王。这简直就是明摆着跟周王室对着干,挑衅周王室的威严。楚国越来越强大,成了南方的老大,不停地往四周扩张地盘。

楚武王熊通走了之后,他的儿子熊赀接了他的班,成了楚文王。楚文王一当上国君,头一件事就是把都城搬到了郢都,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纪南城。后来到了楚庄王的时候,楚国变得特别强大,成了老大。楚庄王带着军队一路打到了洛水边上,直接到了周朝都城洛阳,还问周朝的使者九鼎有多大多重,这就是“问鼎中原”这个成语的由来。

楚国变得越来越强盛,相反,周王室却日渐没落。楚国经过好多代人的不懈奋斗,凭借着一股不向周朝低头的劲儿,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他们说,我们虽是蛮夷之地,才不稀罕中原的那些封号呢,这成了楚国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。楚国虽然起初地位不高,但经过一番打拼,还是跻身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列,更是周朝诸侯国里地盘最大的一个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